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新闻

我省接受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年龄最小、体重最低患儿顺利出院

发布日期:2023-12-21 08:29      作者:admin      点击:367


12月15日,小林(化名)从beat365在线登录(以下简称“省妇儿中心”)儿童心血管内科顺利出院,这标志着中心首个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手术圆满成功。小林也是我省接受ICD植入年龄最小、体重最低的患儿。

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中心在该领域的空白,为海南省本地医院行儿童ICD植入提供宝贵的经验,对微创介入手术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实现海南儿童“大病不出岛”目标贡献力量。

来自三亚的小林今年9岁,平时体质一般,体重仅24.5公斤。2年前常规体检发现心率慢(心率50次/分左右),平素伴有间断头晕发作,期间曾有晕厥发作2次,近半年口服中药无好转。

2023年11月22日,小林课间休息时再次发生晕厥,被紧急送至当地医院就诊,查动态心电图提示心动过缓,心率最慢仅为27次/分,且存在最长3.07秒的窦性停搏。当地医生予积极抗感染、营养心肌等治疗,仍无好转,且安静状态下心率维持在38-61次/分。考虑到小林的病情危重,当地医院遂联系省妇儿中心120转运团队转至中心重症医学科治疗。

入院后,重症医学科雷智贤主任团队立即给予小林监护、吸氧、药物等综合治疗,但是小林的心率仍无明显改善,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心率最低28次/分,窦性停搏时间最长3.2秒,同时伴有多形性室速。

经中心重症医学科、儿童心血管内科、儿童心胸外科、超声科、手术麻醉部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内科刘芳主任、赵趣鸣副主任的充分讨论后,认为小林很可能患有遗传性心律失常,同时存在窦房结功能不全和多形性室速。鉴于小林短时间内多次发生晕厥,且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均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况,因此有ICD植入指征。心内科张笃飞主任再次与小林的家长充分沟通后,家长同意行ICD植入手术。

但因为小林年龄小、体重轻,手术复杂程度和风险相对较高,加上我省也缺少低体重儿童ICD植入手术经验。因此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选派赵趣鸣副主任赴中心为小林主刀行ICD植入术。

在重症医学科、儿童心胸外科、超声科、手术麻醉部等科室的积极配合支持下,12月10日早上9时,小林被送入手术室。在赵趣鸣副主任主刀下,历经2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第2天复查各项指标恢复良好,于12月15日顺利出院。

据悉,小林是我省第二例接受儿童ICD植入的患者,也是年龄最小,体重最低的患儿。

22(1).png

赵趣鸣副主任主刀为患儿植入ICD

23(2).png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成功

科普:儿童ICD植入的一般适应证推荐级别

推荐级别:Ⅰ

①排除具有可逆原因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引起的心脏骤停幸存者(包括心脏结构正常、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和遗传性心律失常:长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Brugada综合征等),并且经评估植入ICD较药物治疗和/或去心脏交感神经更能显著降低心脏骤停风险。

②严重心功能不全的心肌病患者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推荐级别:Ⅱb

①药物和/或导管消融不能充分控制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②应用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后仍反复发作晕厥的长QT综合征或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患者。

③患有遗传性心律失常或心肌病、具有心跳骤停危险因素或具有心跳骤停致病性基因突变及心跳骤停家族史,ICD治疗科用于心源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推荐级别:Ⅲ

①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未得到有效控制,存在ICD电风暴风险的患者。

②药物和/或导管消融可有效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③预期生存期<1年的患者,及时符合上述建议中的ICD植入标准的患者。

科室介绍

儿童心血管内科2018年08月29日正式成立,是集医疗、科研、教学及急救为一体的多功能科室,为海南省省内首个儿童心血管专科病区,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目前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住院医师及护师13名,其中行政主任张笃飞主任医师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委员、海南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医学会临床介入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前儿童心血管内科是由心内病区、门诊、心导管室等组成,依托院内技术力量雄厚的心脏外科、超声、影像、电生理等科室,拥有先进的心血管造影设备、MRI、高分辨率CT、超声心动图仪、直立倾斜试验仪及心电生理记录仪等。目前开放床位17张,设置合理,环境温馨,能全面开展各种儿童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

诊疗范围: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终末心衰,各类心律失常、各类心肌病、各类肺动脉高压、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川崎病等心血管疾病;可全面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包括结构性心血管疾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分支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冠状动脉瘘、肾动脉狭窄,同时开展脉管畸形,如淋巴管瘤、血管瘤等的介入治疗;与心胸外科紧密合作,全面开展各种先天性心胸疾病的围手术期管理,包括术前、术后监护、术后康复,复杂先心病的内外科镶嵌治疗等;同时属于海南省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断、治疗机构,为全省小儿带来福音。

心导管检查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本科室的重点发展专业,是海南省内第一家由儿科医生自己从事儿童相关操作的科室。目前我科可开展经皮穿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皮穿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经皮穿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冠状动脉瘘封堵术、侧枝血管封堵术、先心病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血管造影、临时起搏器植入术等各种心导管检查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治疗效果好,患儿恢复时间快,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对患儿创伤小,疗效好,无疤痕,无需输血。可大大缩短住院时间。

张笃飞,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6年来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科研及管理经验,尤其擅长于儿科心血管疾病、儿科临床急救医学,同时对各系统疾病,儿科感染疾病,儿科疑难杂症等亦有专长,具有较高影响力。2017年6月至7月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CCU观摩学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管理,掌握了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管理知识。目前科室可独立完成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静脉异位引流、法洛四联征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监护工作。2017年11月参加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的心血管介入诊疗项目(第十三期)培训,培训单位为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研究所),各种小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管理,全面掌握小儿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与管理。目前可开展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省内首个专门开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的单位。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内科学组委员

海南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海南省医学会临床介入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儿童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海口市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儿童重医学会心血管学组委员

发表论文近40余篇,参与省级及国家级课题多项。擅长于儿科各种心血管疾病、儿童血管瘤、脉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治。

王亚洲,副主任医师,儿科学硕士,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海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南自由贸易港“E”类高层次人才。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儿科心血管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放射介入专委会儿科介入学组第一届委员

海南省医学会临床介入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美国心脏协会(AHA)基础生命支持(BLS)培训导师

中国血管瘤血管畸形协作网专家组成员

主持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海南省卫生健康委课题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国家级及省级课题数项。

擅长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儿童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